一、情况概述
二、具体措施
1、梳理现有资源,确定核心产业
鲁家村村里原来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但这些资源前期一直在闲置,并没有变成资本。因此,梳理鲁家村现有一切资源,确立全村发展的"核心"产业,并围绕"核心"产业进行产业链长度和维度的扩充,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摆在鲁家村村委面前的首要任务。
鲁家村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贫困村庄,只有最原始的小规模耕作农业,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的"四没有"状态让鲁家村的发展未来成为一张白纸,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美丽乡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丽的环境,这是乡村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同时,美丽的文化让乡村充满内涵,更具人文气息;最后是美丽的生活,让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带动原有的经济发展,共同感受家乡的美好改变,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心。因此,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鲁家村最终确定在现有的上千亩可供开发的丘陵缓坡等生态资源中挖掘亮点,从自然角度出发,以创新思路进行乡村建设,从而确定了"主题农场聚集区"的核心定位---建设为有明确主题和特色的家庭农场,这对追求自然耕种的城市人群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广阔的土地可以作为众多主题农场的聚集平台。同时,鲁家村花了300万请专业旅游规划公司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将村里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规划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目前,鲁家村已引入外来工商资本近20亿。2、注重产业融合,坚持市场导向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同样离不开产业的支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于是鲁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18家差异化的主题农场,同时鼓励本村现有农户扩大产业,比如种植白茶,种植铁皮石斛,饲养野猪、野山羊等。同时引进社会资本,打造花海世界、百亩竹园等景观。农场建设起来之后,鲁家村又引进了专业的旅游公司来负责经营,形成"公司+村+农场"的经营模式,三方共同建设并实现利益共享。
在发展过程中,鲁家村一直比较着重关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打造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因为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只有发展文化创意和休闲农业,把田园变乐园,把村庄变成旅游景区,才能大幅提高土地的相关收益;同时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才会提升相关产品的附加价值;因此鲁家村在后期注重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安吉鲁家"知名度,形成各种产业收益的互补。同时,鲁家村坚持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坚持走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引进专门的景区管理经营公司,专注鲁家村景区的管理和对外营销宣传。在具体开发中,根据各个农场的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农场持续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从而使各个农场内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鲁家村的旅游休闲项目不仅开设垂钓、果蔬采摘、农事耕种体验等传统农耕文化项目,而且还融合了乡村观光、亲子游乐、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主题文化体验、商务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功能,打造出特有的"鲁家田园综合休闲旅游系列产品"。3、完善顶层设计,创新组织架构
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家庭农场,鲁家村不惜出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则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分布在四周。18家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此外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鲁家村采用"村集体+公司+家庭农场"的组织运营模式,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后者利用多年经验和客源做好营销宣传。后来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在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有10多亿的工商资本投资这些家庭农场。同时,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从而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4、创新开发模式,构建全产业链
鲁家村在现有分散农场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完善,同时建设其他不同的文化主题农场,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道路交通或主题过渡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景区。在"主题农场聚集区"思路提出后,创新性地提出一个主题农场集聚区由一个开发主体以一个特定"主题"为核心吸引物,围绕这个主题设置N个重要的功能板块,再围绕这些重要的产品设置由M个参与者分别经营家庭农场的开发模式;最终形成核心吸引物与家庭农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农场集聚区。
在鲁家村"主题农场聚集区"的直接体现即一个农场一个文化主题,从吃、喝、玩、养的方方面面打造不同文化主题定位,同一类型的农场不会出现第二个。在这样的规划框架下,鲁家村的发展思路逐渐明晰:村委同当地旅游公司组建农业发展旅游公司,以打造家庭农场为载体,以"公司+村+家庭农场"的模式进行经营,以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品牌;共建共营、共营共享、共享共赢的"三统三共"思想作为整个系统的指导。同时,鲁家村围绕乡村旅游重点进行全产业链的建设,达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以整合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通过建立新主体、新机制、新模式,充分利用和保护山林田园和乡村民居的资源优势,以村内家庭农场集聚区为核心,打通鲁家、南北庄和赤芝生态走廊,以线串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鲁家周边南北庄、义士塔和赤芝村,建设集"生产、研学、亲子、观光、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全域示范区,全面构建集生态循环农业、文化创意农业和农事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相关产业布局合理、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环境生态的田园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三、启示借鉴